许树强:坚持预防为主 加强防治结合

发表时间:2022-11-16 18:17
图片

多年来,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积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防治结合,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接受健康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发力,加强防治结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推动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健康报:如何理解防治结合?


许树强:防治结合是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预防服务与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相互协同,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问题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达到维护和改善群众健康的目的。从内涵来看,防治结合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是防治结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从实践来看,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在宏观层面,是卫生健康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围绕降低群众的健康风险,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促进人群健康;在中观层面,主要是指医防协同,就是在卫生健康系统内,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加强分工协作,共同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和治疗服务;在微观层面,主要是指医防融合,就是在医疗卫生机构内,相关科室、人员协同为群众提供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服务,让群众在治疗过程中既能缓解病情又能预防并发症等。


健康报:为什么要加强防治结合?


许树强:卫生健康事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改善人民健康。预防和治疗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两种手段,只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加强防治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成效,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加强防治结合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必然要求。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预防为主是我党始终不变的卫生工作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


加强防治结合是按医学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求。防和治都属于医学范畴,是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必须履行的职责。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针对病因的预防,减少疾病发生;二级预防是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三级预防是在治疗过程中防止并发症和伤残发生。由此可见,二级、三级预防是通过治疗实现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并不是两个截然分开的体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


加强防治结合是应对多重健康危险因素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防治结合能够促进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促进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健康绩效,从而有效应对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挑战。


加强防治结合是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希望获得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将治疗作为载体,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服务。这就要求医疗健康服务方式,从防治分离的碎片化状态转变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一体化、整合型的服务。


健康报:在宏观层面,如何加强防治结合?


许树强:在宏观层面加强防治结合,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将群众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


要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协调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引导群众形成科学的健康观;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激发群众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促进其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


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夯实卫生健康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强化落实疾病防控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充分调动政府、团体和个人的积极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依法依规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村(居)民委员会下全面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公共卫生治理平台,构建常态化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治理机制,提高疾病防控成效。


健康报:如何加强医防协同,不断提高疾病防治能力?


许树强:加强医防协同,关键是要进一步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强化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和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疾病防治水平,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对医疗机构来说,要制定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强化公共卫生职责,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慢性病和职业病等监测与防治、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公立医院要设立公共卫生科,专门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制度,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专兼职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监督疾控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建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发挥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全面提升从早期发现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再到综合救治的全链条防治能力。


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来说,要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和绩效评价,对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探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融入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推进疾控专业人员参与医共体工作。


加强医防协同还需要信息层面的支撑。要推动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相关数据的采集、汇聚、挖掘、分析、评估和使用,建立公共卫生数据共享调度机制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强数据分析和预判,提高科学精准防控重大疾病的能力。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强患者线上健康管理服务,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防、治、管全流程线上线下服务链条。


健康报:如何加强医防融合,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一体化服务?


许树强:加强医防融合,首先要培养既懂医疗又懂预防的复合型人才。在学历教育中,推动人才培养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多学科结合的方向发展。在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开展公共卫生与临床技能交叉培训,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临床知识的机制,促进临床医师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增强慢病管理、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实现群体预防与个体预防相结合。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为群众提供医防融合的服务。要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进一步利用好三级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培养培训体系,用3~5年的时间让基层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同时,增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使其与上级医院同年资医生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完善全科医生职称倾斜政策,提高中高级职称占比,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空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开展医防融合服务的功能定位,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管理整合到签约服务包中,为签约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服务。“十四五”期间,要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以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为切入点,实施城乡社区慢病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落实签约服务费,签约服务费经考核后可用于发放签约医生和团队薪酬,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让更多全科医生通过签约服务等方式,发挥好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作用。


医院在专科诊疗中,要从危险因素评估、治疗到疾病预后康复,开展多学科协作。鼓励医生向就诊患者开具用药处方和个性化健康处方,一张处方治病,一张处方防病。


健康报:为实现防治结合,从体制机制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改革?


许树强:在筹资方面,政府要强化对公共卫生的资金保障,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和补偿政策,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疫情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用豁免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在支付方面,探索基本医保基金对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对慢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服务。


在绩效考核方面,将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岗位职责和配备要求纳入考核内容。同时,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监测评价机制,重点评价服务体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体绩效,以促进防治结合。


图片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编辑:吴风港(实习)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正在与早筛网同行的伙伴,期待与您携手为拯救生命而战!

正在与早筛网同行的伙伴,期待与您携手为拯救生命而战!

--

早筛网公众号
早筛医声公众号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天泰路1号5A层/武汉市汉阳区龟北路1号汉阳造文化创意园6-4#

邮编:510000/430000

早筛网是聚焦于健康筛查的学术交流和产业服务平台,以专业的报道推动中国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为方针,普及“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理念和中医“治未病”理念,旨在让疾病诊于早期从而得以被治愈。
关于早筛网
联系我们